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原则篇

迈向更高层次

后记

迈向更高层次

 

格雷厄姆会说我现在做的事情挺有用,但是他还会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到我这样太难了。

——2011年6月25日

合伙公司的终结对巴菲特来说只不过是小试牛刀的结束。1970年他接下了伯克希尔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头衔。从合伙企业到公司的转型,巴菲特迈向了一个更高层次。在这里,他拥有实质性的控制股权和永久性资本,还可以将这一资本从一家营业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同时享受免税待遇,但是在经营合伙公司时候的那种经营理念一点都没变。如果非得说有变化,那就是这种思想变得更强大了。

 

法人合伙

在巴菲特看来,公司股东就像是巴菲特合伙有限公司中的合伙人,大家把他们的资金和巴菲特自己的混在一起,大家共同拥有公司的资产,恰恰和合伙人拥有合伙企业的资产一样。“伯克希尔所有者手册”的地位等同于合伙制时期的基本原则,把这一点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虽然我们在组织形式上是公司制,但我们以合伙制的态度来行事。我和查理·芒格把我们的股东作为合伙人,而我们自己则是执行合伙人(因为无论是好是坏,从所占比例来说,我们都是控股合伙人)。我们并不将公司本身看作是资产的最终所有人,而是认为公司仅仅是我们持有资产的一个通道。

巴菲特不仅保持着合伙制时期的经营理念,还进一步在财务方面增强了与公司股东的联系,因为不再有绩效佣金这一支撑方法了。在巴菲特合伙有限公司时,他会从利润超过6%的收益中抽取25%算作他身为资金管理分配者的服务费。但是接下伯克希尔公司主席的位子后,他只拿一份适当的工资,并没有绩效佣金或是其他形式的收益,这就和他作为公司股东取得的利益没有挂钩了。

 

快照与电影长片

据传闻,比尔·鲁安曾经说过,在投资方面,格雷厄姆的理念就是《圣经》,巴菲特的理念则相当于《新约全书》。总结得真是漂亮。巴菲特好比是以旧约学派的终结为开端,然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路。他一直在不断进步,充实自己,以格雷厄姆铺设的那些最初原则为基础构建起自己的理念。这一过程很大一部分发生在经营合伙公司的那些年里,我们早已看到,他愿意给予投资事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从仅仅是价格低的“烟蒂”公司股票到高品质企业的稳健转型,还有他修炼成自己极具特点的资产资本转化能力,这种方式不但打破了两者之间的隔阂,还实现了追求更高回报的目的。

早期刚起步时,他把关注点放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系列数字上,寻找那些可投资的最便宜的小微净流动资产(net-net)型企业和“烟蒂”型企业。后来,在他从导师那里提炼出自己的投资方法的早年间,他开始关注实现投资组合的高度集中。虽然格雷厄姆喜欢实现投资多样化,也从未有过孤注一掷的情况,但是巴菲特在发现类似桑伯恩地图这种利润锁定的投资项目时,他还是会把1/3的资金都放在一只股票上。

巴菲特越来越喜欢运用定性分析法对目标进行估值。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使得他把一家公司股票低廉的价格看成拍照一样——在某个特定的瞬间拍下的快照,反映出一家公司的相关数据。回过头来再看巴菲特的定量分析法则更像录制一段视频。巴菲特把眼光放到当前价值之外,开始越来越注重分析公司价值未来的走向。像华特迪士尼公司或是美国运通这类高品质公司,长远来看会带来内在价值,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格雷厄姆的那些“烟蒂”公司更像是利润锁定的投资标的,通常不会带来一顿免费的茶点。巴菲特越来越偏好那些高品质公司,其价值可实现长期复利增长。巴菲特称芒格为他的“西海岸哲学家”,芒格把巴菲特从“烟蒂”公司中拉走,并竭尽全力搜寻那些免费的“茶点”都是芒格的功劳。

合伙公司关闭20年后,巴菲特终结了自己新阶段的投资理念,他说:“在合理的价位买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比在低价买一家差不多的公司的股票更好。查理早就明白了这一点,我领悟得比较慢。但是现在买公司或是买普通股时,我们要找的是一流的公司和一流的管理层。”这就意味着投资“只是低价”股票的大门永远关上了。从寻找格雷厄姆式的免费茶点跨界到为长雪茄烟支付合理的价格,成为巴菲特投资策略转型进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这明显和格雷厄姆一直做的事情不一样,但是这两者并不冲突。正如巴菲特说过的:

鉴于我当前的情况,本觉得我现在的投资策略是有意义的。它仍然是以格雷厄姆的思想为基础,但是更多的是从性质角度出发,因为一方面我们管理的资金规模如此庞大,不可能在市场中看看就找到那些规模较小且价格与价值不符的公司。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得投入更大的筹码,这就涉及更多的选择标准,并非所有都是量化的。但是,格雷厄姆会说我现在做的事情挺有用,但是他还会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到我这样太难了。

从量化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转变具有进化发展性,而不是革命性。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早期的观点并没有被摒弃,只是被不断丰富了。

 

审视投资领域

格雷厄姆总是说,像做生意一样去投资才能把投资做到最好,像投资一样去做生意才能把生意做到最好。巴菲特不仅证实了这一观点,还消除了两者间的差别,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他把股权看作连接股东和公司的桥梁,股东实际上通过股权拥有公司资产的一部分。这些资产本身可以进行买卖,也就是可转换的。资产只不过是给定状态下的一种资本形式——这是公司和投资者共同的责任,他们要以其资本的现有状态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率和尽可能大的产能。

巴菲特把质量差的公司资产转化成资本,然后反过来再转化成产能更大的资产。对登普斯特公司来说,这就意味着把低产能的存货转换为高产能的证券。对伯克希尔来说,这则意味着把低回报的纺织部门资产进行转化,重新在高回报的保险和银行资产上进行投资。

 

更高层次的基本原则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不断向前发展,并带来新的突破。声名显赫再加上敏锐的投资触觉,巴菲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伯克希尔公司开辟了一块专属的投资天地。最近,在金融危机中,巴菲特又独到地投资于美国银行、高盛集团和通用电气这类高收益投资型证券。他不但能插手操控这些公司,还使得这些公司的购买权只向伯克希尔开放。

可能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那一系列信中所体现的内在一致性,尽管他的投资方法有所发展变化。这些投资理念后来没有哪一点被证明是无效的,也没有哪一点是需要修正的。以1957年“致股东的信”为例,信中没有哪一点和其他信的投资观点存在冲突;恰恰相反,这些观点不断被丰富,或者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随着理解的深入以及环境的变化(资金增加、潜在投资标的减少),那些老观点并没有被替换掉,只是对巴菲特来说不那么有用了。当然,这些理念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巴菲特留给我们一张路线图,对他的学生和投资者来说都是无价之宝。这仿佛也是他留给我们大家的一项挑战。他写完这些信,然后公之于众,仿佛在说:“信里写了如何进行投资,写了我是怎么进行投资的,我就是找这条路走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你能不能跟着我的脚步走好这条路。”





上一章 下一章
© 2024 bqgnovels.com